
澎湖家扶中心 | 白沙工作站
2022-12-09 14:48:43
澎湖家扶中心以弱勢兒童及少年家庭服務為使命,從兒童、家庭、及社區三大面向
透過服務達到「打擊貧窮」、「消除兒虐」、「發展偏鄉」、「政策倡導]四大願景
【資料來源:澎湖家扶中心官網】
透過服務達到「打擊貧窮」、「消除兒虐」、「發展偏鄉」、「政策倡導]四大願景
【資料來源:澎湖家扶中心官網】


雲林縣麥寮鄉 | 明禮國民小學
2022-12-05 14:46:57
感謝❤️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中國信託金控 台灣彩券 善心捐贈AED


桃園市復興區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砂崙子教會 | 三光里 | 原住民泰雅族
2022-11-30 14:45:02
砂崙子亦作沙魯子,原意為猴子的意思;砂崙子位於三光派出所之西一公里,面對復華溪和玉峰溪會口,為通新竹縣尖石鄉門戶。
海拔七00至七四0公尺,聚落建於斜坡上。 【資料來源:原住民族環境知識匯聚平台】
海拔七00至七四0公尺,聚落建於斜坡上。 【資料來源:原住民族環境知識匯聚平台】


雲林縣元長鄉 | 五塊社區發展協會
2022-11-29 14:37:07
五塊村又叫「五塊寮」或「五塊厝」,由「箔子寮蔡氏」與「鰲江衍派蔡氏」分別散居本村五處所以叫「五塊厝」
本地據此配合五行--金木水火土方位,東西南北中,取名為五塊寮,東木路、中土路就是大庄,西金路即山寮或山寮仔,南火路即箔仔寮,北水路又稱工寮。
五塊社區位於元長鄉西北端,面積約4平方公里,共有16鄰,人口數約962人。農地重劃後產業道路井然有序,有如棋盤四通八達有利農產運輸。
【資料來源:雲林縣元長鄉公所】
本地據此配合五行--金木水火土方位,東西南北中,取名為五塊寮,東木路、中土路就是大庄,西金路即山寮或山寮仔,南火路即箔仔寮,北水路又稱工寮。
五塊社區位於元長鄉西北端,面積約4平方公里,共有16鄰,人口數約962人。農地重劃後產業道路井然有序,有如棋盤四通八達有利農產運輸。
【資料來源:雲林縣元長鄉公所】


南投縣南投市 | 營南社區發展協會
2022-11-29 14:32:55
營南社區位於南投市北方,貓羅溪東岸,隸屬農村型態社區,北與草屯鎮碧洲里為鄰,東與中興 新村及營北里相鄰,南為內興社區相伴,西緊臨貓羅溪沿岸。
南投市營南社區引入企業資源,辦理「臺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成為南投縣第一個正式推動的兒童築夢基地
為弱勢兒少構築堅強的安全網絡,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的方式,協助社區兒童打造幸福故鄉夢。
【資料來源:大紀元】
南投市營南社區引入企業資源,辦理「臺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成為南投縣第一個正式推動的兒童築夢基地
為弱勢兒少構築堅強的安全網絡,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的方式,協助社區兒童打造幸福故鄉夢。
【資料來源:大紀元】


苗栗縣泰安鄉 | 士林部落文化健康站 | 士林村 | 原住民泰雅族
2022-11-25 14:26:15
士林村屬大安溪右岸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形,民居主要分布在大安溪右岸山腳下
居民以泰雅族澤敖列系統的北勢群為主,分為蘇魯、中間、Hunu三個部落。 士林村在清代屬泰雅族勢力的範圍,原名為司令馬拉邦社。
日治時,日本軍閥為鎮壓山胞起義競暴,設警察司令駐在所本部於北,轄天狗、象鼻駐在所,本部四周設鐵絲網,以防山胞夜間襲擊
明治34年〈西元1901年〉11月改制台中廳東勢支廳番地,大正9年〈西元1920年〉10月改制後屬新竹州大湖郡番地,
民國35年〈西元1946年〉3月,政府取「司令」一名諧音而改為「士林」,屬象鼻村,民國54年〈西元1965年〉4月1日自象鼻村分出,之後村名即沿用至今日。
居民以泰雅族澤敖列系統的北勢群為主,分為蘇魯、中間、Hunu三個部落。 士林村在清代屬泰雅族勢力的範圍,原名為司令馬拉邦社。
日治時,日本軍閥為鎮壓山胞起義競暴,設警察司令駐在所本部於北,轄天狗、象鼻駐在所,本部四周設鐵絲網,以防山胞夜間襲擊
明治34年〈西元1901年〉11月改制台中廳東勢支廳番地,大正9年〈西元1920年〉10月改制後屬新竹州大湖郡番地,
民國35年〈西元1946年〉3月,政府取「司令」一名諧音而改為「士林」,屬象鼻村,民國54年〈西元1965年〉4月1日自象鼻村分出,之後村名即沿用至今日。


新北市三重區 | 私立上綸幼兒園
2022-11-22 14:23:41
感謝張園長的二叔-郭先生,以及每一位捐贈者❤️ 郭永斌、曾秀鳳、郭貽嬋 張芯綾、張紋豪、張傑銘 善心捐贈AED


桃園市復興區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拉卡教會 | 高義里
2022-11-18 14:12:20
拉卡教會位於復興區高義里,高義里位於台灣桃園市復興區中部,人口有894人。
西以李棟山、鳥嘴山與新竹縣尖石鄉新樂、玉峰2村為界,北以那是山、西布喬溪與奎輝、羅浮、義盛3里相鄰,南以拉拉溪與三光、華陵2里相隔,東以拉拉山與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接壤。
主要居民屬泰雅族大嵙崁群馬立巴部落的奎輝社與大嵙崁後山群武道能敢社。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西以李棟山、鳥嘴山與新竹縣尖石鄉新樂、玉峰2村為界,北以那是山、西布喬溪與奎輝、羅浮、義盛3里相鄰,南以拉拉溪與三光、華陵2里相隔,東以拉拉山與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接壤。
主要居民屬泰雅族大嵙崁群馬立巴部落的奎輝社與大嵙崁後山群武道能敢社。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台東縣太麻里鄉 | 溫泉部落文化健康站 | 金崙村 | 原住民排灣族
2022-11-17 14:10:03
本社區的排灣人原為太麻里鄉上多良聚落(Jalujalon社)的住民,在日治時期,溫泉聚落所在地之金崙溪對岸(南岸之地)原為上多良人的生活領域
當時與原居於金崙溪北岸的住民借地而居,故日治以來,上多良與溫泉地區的住民即多有往來。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當時與原居於金崙溪北岸的住民借地而居,故日治以來,上多良與溫泉地區的住民即多有往來。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台東縣台東市 | 建和文化健康站 | 射馬干部落 | 原住民卑南族
2022-11-17 13:54:15
臺東市建和社區是個以原住民為主體之部落型社區,原名為射馬干部落,原址於射馬干山下的舊建和部落,幾經遷移至現址。
近年來由於社區營造之推展,藉由木雕創作,促使部落逐漸以「木雕村」形象打響名號。
尤其頭目哈古(漢名為陳文生)的木雕作品更打進了國際,為部落的名聲更添佳話。
而部落的名稱-射馬干 Kasafakan,意為「位於山谷的部落」,清代譯為「射馬干」。
本地最重要的史蹟就是一處被認為是卑南族祖先最早從太平洋登陸台灣所植的竹叢,卑南語叫做「Lerpuwa'an」。光復後改稱為建和。
在每年在元旦的時候,都會舉辦盪鞦韆活動,因而又稱為鞦韆的故鄉。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台東觀光旅遊網】
近年來由於社區營造之推展,藉由木雕創作,促使部落逐漸以「木雕村」形象打響名號。
尤其頭目哈古(漢名為陳文生)的木雕作品更打進了國際,為部落的名聲更添佳話。
而部落的名稱-射馬干 Kasafakan,意為「位於山谷的部落」,清代譯為「射馬干」。
本地最重要的史蹟就是一處被認為是卑南族祖先最早從太平洋登陸台灣所植的竹叢,卑南語叫做「Lerpuwa'an」。光復後改稱為建和。
在每年在元旦的時候,都會舉辦盪鞦韆活動,因而又稱為鞦韆的故鄉。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台東觀光旅遊網】


屏東縣春日鄉 | 古華國民小學士文分校 | 士文部落 | 原住民排灣族
2022-11-17 13:52:13
士文,現今地名母語(seveng)意謂有堵塞之意,延伸引喻為類似封閉地形之意涵。
士文村為春日鄉境最高部落,海拔約400公尺,北望屏東平原海岸線、大鵬灣,盡收眼簾。鄰近北湖呂山是熱門登山景點。
當地傳統農作山芋產業,聞名於鄰近鄉鎮。
在村莊後方有一產業道路蜿蜒直下士文溪谷,族人稱之為忘憂谷,景色優美恰如其名。
【資料來源:春日好品】
士文村為春日鄉境最高部落,海拔約400公尺,北望屏東平原海岸線、大鵬灣,盡收眼簾。鄰近北湖呂山是熱門登山景點。
當地傳統農作山芋產業,聞名於鄰近鄉鎮。
在村莊後方有一產業道路蜿蜒直下士文溪谷,族人稱之為忘憂谷,景色優美恰如其名。
【資料來源:春日好品】


台東縣海端鄉 | 加和文化健康站 | 加拿村 | 原住民布農族
2022-11-16 13:49:45
加拿,布農語為kanahcian,有「平坦山腹」之意。
大正八年(1919),官方曾勸誘部份歸順的拉庫拉庫社布農人移住至此,至昭和七年(1932)末已有 21戶159 人在此定居,散居於傾斜的山腹地帶。
昭和十六年官方為將大崙溪流域部落徹底移出,再度將拉庫拉庫社原住民遷移至此。
此時加拿人口已達200 餘人,每年可生產陸稻 90~100 石,且聚落中有豬舍、堆肥等,儼然為一典型的農耕部落。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大正八年(1919),官方曾勸誘部份歸順的拉庫拉庫社布農人移住至此,至昭和七年(1932)末已有 21戶159 人在此定居,散居於傾斜的山腹地帶。
昭和十六年官方為將大崙溪流域部落徹底移出,再度將拉庫拉庫社原住民遷移至此。
此時加拿人口已達200 餘人,每年可生產陸稻 90~100 石,且聚落中有豬舍、堆肥等,儼然為一典型的農耕部落。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台東縣台東市 | 石山文化健康站 | 石山部落 | 原住民阿美族
2022-11-16 13:46:56
富豐部落在臺東市邊陲的石頭山下和卑南溪之間的狹縫中,因為在石頭山下所以又稱石山部落。
石山部落就是富豐社區,兩者是指同一個地方,位置在海岸山脈尾端和卑南溪之間,後面緊臨著空軍志航基地。
部落原來居住地就是現在的志航基地,因為基地建設所以被遷移過來,日治時期稱「石山」,民國三十五年改稱「石川」,後又稱「石山新村」、「富豐社區」。地名來源是石頭山一帶的雨水任意散流,河水容易挾帶大、小石頭往下流,河床佈滿石塊,經過「石川」聚落的石川圳中亦是,故稱之。
石山部落裡有個梅花山工作室,工作坊負責人黃美花被譽為原住民的LV編織達人,來這裡除了欣賞精緻的編織作品,您也可以親自動手DIY體驗編織,發揮您的創意。
除了推廣編織,也有曾旅居三義從事木雕的青年吳丁寶回到部落,運用漢人的雕刻技術,使用漂流木創造出優秀的作品。
現在經過石山部落外面,可以看見佇立許多大型的木雕作品,也成為部落對外最佳的宣傳。
【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石山部落就是富豐社區,兩者是指同一個地方,位置在海岸山脈尾端和卑南溪之間,後面緊臨著空軍志航基地。
部落原來居住地就是現在的志航基地,因為基地建設所以被遷移過來,日治時期稱「石山」,民國三十五年改稱「石川」,後又稱「石山新村」、「富豐社區」。地名來源是石頭山一帶的雨水任意散流,河水容易挾帶大、小石頭往下流,河床佈滿石塊,經過「石川」聚落的石川圳中亦是,故稱之。
石山部落裡有個梅花山工作室,工作坊負責人黃美花被譽為原住民的LV編織達人,來這裡除了欣賞精緻的編織作品,您也可以親自動手DIY體驗編織,發揮您的創意。
除了推廣編織,也有曾旅居三義從事木雕的青年吳丁寶回到部落,運用漢人的雕刻技術,使用漂流木創造出優秀的作品。
現在經過石山部落外面,可以看見佇立許多大型的木雕作品,也成為部落對外最佳的宣傳。
【資料來源:部落背包客 豐台東 部落旅遊指南書】


花蓮縣玉里鎮 | 下德武部落文化健康站 | 原住民阿美族
2022-11-15 14:14:27
下德武部落舊稱謝德武,原名為「Matefoko Nanom」,是阿美語形容「水從很高的地方衝到石頭上,水花四濺」的景觀。
首先遷來的是來自拔仔社的阿美族人,陸續有來自馬太鞍、奇美等族人遷來居住。
首先遷來的是來自拔仔社的阿美族人,陸續有來自馬太鞍、奇美等族人遷來居住。


花蓮縣卓溪鄉 | 山里文化健康站 | 山里部落 | 原住民賽德克族
2022-11-15 13:44:53
山里部落是賽德克族都達(Tuda)語群聚居的社區。
1940年左右,日本殖民政府有計畫地遷散原住民部落,原本住在今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內,立霧溪支流陶塞溪上游梅園、竹村一帶的都達人乘上火車
遷居到豐坪溪上游,建立山里部落,屬卓溪鄉立山村,部落人口約七百人。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資訊資源網)
1940年左右,日本殖民政府有計畫地遷散原住民部落,原本住在今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內,立霧溪支流陶塞溪上游梅園、竹村一帶的都達人乘上火車
遷居到豐坪溪上游,建立山里部落,屬卓溪鄉立山村,部落人口約七百人。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資訊資源網)


花蓮縣玉里鎮 | 泰林文化健康站 | 泰林部落 | 原住民阿美族
2022-11-15 13:37:34
泰林部落原名為「馬太林」(Matalim),此名有兩種說法,一是因地處山麓凹窪之地,一指由善獵者(Taylin)的名字而來。
泰林部落的族人多由清末、日治以及戰後三個時期移入,且以太巴塱及馬太鞍兩部落族人居多。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資訊資源網)
泰林部落的族人多由清末、日治以及戰後三個時期移入,且以太巴塱及馬太鞍兩部落族人居多。 (資料來源:臺灣原住民資訊資源網)


花蓮縣新城鄉 | 巴扶以善文化健康站 | 花蓮縣新秀原住民社區關懷協會 | 阿美族
2022-11-14 14:19:55
感謝❤️ 葉耘安、邱宏志、郭欣穎 林禹臣、林杺雨、陳德郁 陳智雄、曾來春、陳彥廷、陳彥儒 共同善心捐贈AED


雲林縣台西鄉 | 新興國民小學
2022-10-21 18:00:32
❤️感謝 魏淇楹 小姐 善心捐贈AED⚡
讓孩子們與教職員都能有AED的守護唷!
讓孩子們與教職員都能有AED的守護唷!


雲林縣斗六區兒童發展中心 | 天主教若瑟社會福利基金會
2022-10-21 13:35:14
感謝❤️ 鄭農憬、林芊佑 鄭博仁、鄭惠珊 巫冠毅、鄭珮伶、巫昭慶 共同善心捐贈AED


新北市板橋區|新北市家扶中心|感謝 張梅仔女士 善心捐贈
2022-10-20 13:31:04
感謝❤️ 張梅仔 女士 善心捐贈AED


花蓮縣富里鄉 | 達蘭埠文化健康站 | 達蘭埠文化發展協會 | 阿美族部落
2022-10-12 13:28:32
東興部落的阿美語名稱是「Talampo」,是由原部落建立地之竹田村舊名「頭人埔」而來,直到日治時代初期遷移到現在的地方。
部落族人多自於秀姑巒群的樂合、安通、源城、馬太鞍、屋拉力、梧橈及加拉拉等社,以及海岸群的白守蓮社人所組織而成。
部落族人多自於秀姑巒群的樂合、安通、源城、馬太鞍、屋拉力、梧橈及加拉拉等社,以及海岸群的白守蓮社人所組織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