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足跡
新竹縣尖石鄉 | 玉峰部落文化健康站 | 玉峰社區發展協會 | 原住民 | 泰雅族 | 偏鄉部落
新竹縣尖石鄉 | 玉峰部落文化健康站 | 玉峰社區發展協會 | 原住民 | 泰雅族 | 偏鄉部落
2023-07-17 12:02:01
由於玉峰村境內多山,特別是南部地區,大雪山由東北走向西南,山岳連綿,人跡難至,使得聚落僅侷限於本村北部。 由於地勢崎嶇,平地狹小,使當地聚落規模小且形態分散。民國97年(2008)9月,村內居民有男668人、女459人,合計其354戶、1127人。全村面積140.57平方公里, 共分14鄰。司馬庫斯部落、石磊部落、玉峰部落等各具特色。 (資料來源:尖石鄉旅遊影音網)
雲林縣莿桐鄉 | 莿桐國民小學
雲林縣莿桐鄉 | 莿桐國民小學
2023-07-10 15:45:37
雲林縣莿桐鄉位在嘉南平原北方,沒有山的遮掩,夏天來臨時,到處發燙,每逢四、五月英姿挺拔,婀娜娉婷的莿桐花,滿樹嫣紅,亮麗耀眼像極了鄉民熱情的個性
莿桐國小民國九年初創時,稱西螺公學校莿桐巷分校,翌年獨立,由於行政區劃歸屬幾經變更,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校名改稱雲林縣莿桐鄉莿桐國民小學。
(資料來源:網路)
宜蘭縣礁溪鄉 | 佛光大學
宜蘭縣礁溪鄉 | 佛光大學
2023-07-04 09:36:24
佛光大學是由佛光山星雲大師所創辦的大學,也是蘭陽地區的第一所大學,校址位於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山上,海拔約四百三十公尺,由此可鳥瞰廣闊的蘭陽平原及孤懸外海的龜山島。
校園的山川靈氣,古樸的教室設備,小班的教學制度,全國最佳的師生比例,為您營造最佳的求學環境。
佛光大學校訓為星雲大師所提示的「義正道慈」。就是透過內在的認知轉化成有用的知識,具有自主思考與獨立判斷的能力即是「義」;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doing right things)和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方法(doing things right)就是「正」;追求真理,吸取知識即是「道」;同時懷有感恩和喜捨的心,關懷社會,服務社會就是「慈」。
佛光創校即以「人文」為主要考量,發揚中國教育的傳統,融入到整個世界大學總體發展的趨勢中,希望延續中國教育的精神,在現代大學的架構上,仍能體現宋明書院的傳統;換句話說,佛光大學是具有現代意涵的傳統書院,也就是一所傳統書院現代實踐的大學。 (資料來源:佛光大學官網)
雲林縣崙背鄉 | 崙背國民小學
雲林縣崙背鄉 | 崙背國民小學
2023-06-30 15:00:00
感謝 張秀麗 小姐 善心捐贈AED
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 | 台東縣私立創世清寒植物人安養院
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 | 台東縣私立創世清寒植物人安養院
2023-06-29 15:00:33
每個植物人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一個辛苦的家庭,他們費盡所有的時間、心力及金錢,只希望病床上的家人甦醒過來。
創世基金會秉持「救一個植物人,等於救一個家庭」的關懷心態,當家屬遭遇莫大情感、經濟壓力之時,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支持及心理的關懷,為植物人開闢一個專屬的天地。
 
台東縣金峰鄉 | 嘉蘭文化健康站 | 嘉蘭社區發展協會 | 嘉蘭部落 | 原住民排灣族
台東縣金峰鄉 | 嘉蘭文化健康站 | 嘉蘭社區發展協會 | 嘉蘭部落 | 原住民排灣族
2023-06-29 09:21:44
嘉蘭部落【Buliblosan布邏布路深】(莫拉克風災區域) 由七部落所聚成的排灣族部落,是金峰鄉第一大村。
嘉蘭現址原稱為布邏布路深(Buliblosan),意即很多霧。排灣族語bu是多,libosan為霧,此地過去也很多大樹,容易累積霧氣,故稱之。
嘉蘭村主要分成兩個居住區域,一個為排灣族為主的嘉蘭主體部落,另一個是由魯凱族為主的新富社區。 (資料來源:網路)
花蓮縣瑞穗鄉衛生所附設瑞歲健安社區長照機構日照中心
花蓮縣瑞穗鄉衛生所附設瑞歲健安社區長照機構日照中心
2023-06-28 09:16:40
感謝 榮成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善心捐贈AED~第13台
宜蘭縣大同鄉 | 松羅部落文化健康站 | 松羅部落 | 原住民泰雅族
宜蘭縣大同鄉 | 松羅部落文化健康站 | 松羅部落 | 原住民泰雅族
2023-06-27 09:13:55
【松羅部落文化健康站】
該站是由宜蘭縣松羅社區發展協會承接辦理長者關懷服務,其中三位服務員原在外地從事服務員工作,辭了原本的工作,返鄉服務,將自己所學的專業回饋部落族人
當日活動結合宜蘭縣政府的社會處、衛生局、警察局、本縣大同鄉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共同宣導各項福利措施,讓族人瞭解宜蘭縣政府推動安心社會施政目標的各項作法。
南投縣埔里鎮 | 麒麟國民小學
南投縣埔里鎮 | 麒麟國民小學
2023-05-30 09:00:54
位於埔里鎮東南方水頭山(又名麒麟山及大拇山)的山腳下,是仁愛鄉法治村及中正村進出埔里鎮的門戶
學區家長大多以農牧業為生,種植香菇、蘭花、檳榔、蔬菜、金線蓮、養雞、養豬等,民風純樸,學風優良。 (資料來源:網路)
南投縣仁愛鄉 | 史努櫻部落文化健康站 | 春陽部落 | 原住民賽德克族
南投縣仁愛鄉 | 史努櫻部落文化健康站 | 春陽部落 | 原住民賽德克族
2023-05-25 08:54:52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是目前是目前台灣原住民編織手工藝非常蓬勃之地。
春陽原名Gungu,因其地形彎曲,似動物尾部而得名;日據初期稱荷戈(Gungu),原為賽德克德奇塔雅族人的部落,霧社事件之後,因盛產櫻花,改名櫻社(Sakura),台灣光復後再度易名春陽。
民國廿年霧社事件爆發後,荷哥社人曾竭力對日作戰,全社二六九人歷經前後兩次事件,最後倖存僅卅四人,和其他部落倖存者一併被遣送到惠蓀林場北港溪下游的互助村。 (資料來源:網路)
花蓮縣光復鄉 | 加里洞文化健康站 | 加里洞社區發展協會 | 加里洞部落 | 原住民阿美族
花蓮縣光復鄉 | 加里洞文化健康站 | 加里洞社區發展協會 | 加里洞部落 | 原住民阿美族
2023-05-18 08:51:25
加里洞部落【Kalotong】 主要為太巴塱族人向外建立的聚落。
加里洞為阿美語「猴洞」的意思,因為早期此地有許多猴子聚集。
部落約在日治初期成立,除了太巴塱族人之外,還有來自屋拉力(今瑞穗鄉鶴岡村內的部落)、丁仔漏等族人遷來居住。
(資料來源:網路)
台東縣蘭嶼鄉 | 7-ELEVEN | 東清灣門市 | 野銀社區發展協會 | 東清村野銀部落 | 原住民達悟族 | 雅美族
台東縣蘭嶼鄉 | 7-ELEVEN | 東清灣門市 | 野銀社區發展協會 | 東清村野銀部落 | 原住民達悟族 | 雅美族
2023-05-17 08:43:54
蘭嶼,位於臺灣東南方外海上,行政區劃上為臺東縣蘭嶼鄉所管轄,主要原住民族群為達悟族,四面環海,因其島上獨有的達悟族地土風俗與自然景點,遠近馳名。
「蘭嶼聚落與自然景觀」為文化部遴選之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
臺東縣蘭嶼雅美(達悟)族各部落的傳統家屋,過去都是依山面海,興建深穴式建築。日治時期,日人開始以鋼筋水泥建築派出所、宿舍等,但對蘭嶼的傳統建築並不干涉。
臺灣光復後,政府於民國55年(1966年)在蘭嶼實施國宅計畫,拆除傳統家屋,以鋼筋水泥的國宅取代。6個部落中僅野銀、朗島兩區之國宅,建於村落附近另成社區。所以野銀、朗島地區的傳統建築,尚能保留。
民國83年起的改建計畫,朗島舊聚落傳統家屋多改建成水泥房屋。較完整的傳統建築聚落,僅存野銀一處。
野銀的傳統建築依山面海,在緩坡上挖深約1至2公尺,形成凹穴,作為主屋及工作房地地基。以取自山中自有林地之木材,建築屋身。
屋頂早年舖以茅草,近來多改用鐵皮敷柏油或覆蓋油布。
每一傳統家屋主要包括主屋、工作房、涼台。另有前庭、靠背石,曬魚架,豬圈等生活空間。整體的透氣、排水設計良好,並能適應颱風等惡劣天候。
外人習稱為地下屋、實為深穴式建築。 (資料來源:網路)
臺東縣卑南鄉|卑南鄉公所
臺東縣卑南鄉|卑南鄉公所
2023-04-25 16:47:42
卑南地名源自卑南語Puma,其意為「尊稱」,是為紀念一百八十多年前卑南族大頭目「鼻那來」(Pinara)。
傳說中鼻那來聰明蓋世,有漢人血統,除了建立部落典章與納稅制度,又控制附近各大族,發展迅速統治臺東縱谷,使卑南成為近代奇。
荷蘭人稱之為「卑媽拉」(Pimala),漢人則簡稱為「卑南」,沿用迄今。
另外根據族中耆老的說法,當卑南社的會所增到六所時,長老們認為過多的會所易生事端,決定不再增加,其後產生的家族都合併在六個組統中,以整合全族的防禦力量,此行為在卑南語中稱為Punuyuma(集中、團結之意),自此Puyuma成為卑南族之族名。 (資料來源:卑南鄉公所網站)
臺東縣延平鄉 | 財團法人布農文教基金會 | 布農部落休閒農場 | 原住民布農族
臺東縣延平鄉 | 財團法人布農文教基金會 | 布農部落休閒農場 | 原住民布農族
2023-04-24 16:43:14
布農部落結合觀光旅遊、山林住宿、產業發展、藝術文化、自然倫理、信仰關懷,致力於偏鄉教育及社會服務
並成立布農文教基金會關懷弱勢族群,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讓愛持續蔓延。
近年更推出自種有機農產品及自製特色產品,讓布農族人續留部落,在自己的土地上安身立命永續發展,目前布農部落更是全台灣原住民人數最多的部落。
台北市家扶中心士林服務處 |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台北市家扶中心士林服務處 | 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2023-04-22 16:40:28
感謝 陳健傑、蔡蓓婷、陳昱名、陳昱諺、陳禾侑 一家人共同善心捐贈AED
南投縣仁愛鄉 | 萬豐社區文化健康站
南投縣仁愛鄉 | 萬豐社區文化健康站
2023-04-17 15:18:08
感謝 蘇鴻 先生 善心捐贈AED,讓偏鄉長者們,都能有AED的守護喲!❤️
宜蘭縣大同鄉 | 樂水部落文化健康站 | 原住民泰雅族
宜蘭縣大同鄉 | 樂水部落文化健康站 | 原住民泰雅族
2023-03-22 16:46:19
原名「濁水村」,1946年改名為樂水村。
光復之初樂水村是往返太平山林場與羅東間的輕便軌道必經中途站
因此鄉公所也曾設於樂水村,後來隨著1979年森林鐵路中止營運,鄉公所也隨之遷往下游部落-崙埤部落,樂水村曾經的一時繁華也隨之回歸平淡。
樂水部落是大同鄉內唯一不臨臺九省道的部落,聯外道路僅靠宜51縣道,正好讓樂水部落不致於受到太多的人為喧擾,進而保留了許多豐富的人文風情。
(資料來源:網路)
桃園市復興區 | 高義部落文化健康站 | 高義教會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 原住民泰雅族
桃園市復興區 | 高義部落文化健康站 | 高義教會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 原住民泰雅族
2023-03-22 16:37:26
蘇樂亦作索洛、蘇老,原意為「頭目居地」,居民來源與高義相同。清朝末葉時,有三個集團;在北橫路蘇樂站梢南四百公尺山腹地,稱卡侯(Kahoe);在蘇樂站稍西一百公尺山腹,稱可利(稱可利(Kole);在蘇樂站北方一公里下方台地,稱伊玻厚(Ibox)。
蘇樂南邊的巴陵橋處,是往三光和巴陵道路的分合點,地位重要。民國元年,卡奧灣群諸社掀起抗日,殺日警,毀電話線,日人乃於十年七月十五日,派宜蘭廳長小松吉久為首,攀登梵梵山,經可利占巴陵山,在塔卡散社與桃園隊,在高義蘭社與新竹隊聯絡,聯合攻打蘇樂,社人不敵,於同年十月廿二日投降,民國四年(大正四年)四月一日正式由日人統治。
日警旋即在伊坡厚台地建水圳,種水稻,並令兩社併入,合稱蘇樂。北橫公路通車後,蘇樂社之一部遷來蘇樂站公路旁,自成一社,但仍併稱蘇樂,即今日的上蘇樂【Raka】。近來,該社長老教會回復舊地名為拉卡(Raka)教會,原本之蘇樂社則為下蘇樂【Suruw】。
宜蘭縣羅東鎮 | 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 | 泰雅族 | 阿美族
宜蘭縣羅東鎮 | 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 | 泰雅族 | 阿美族
2023-03-21 16:43:50
是宜蘭第一個成立的都會區文化健康站,位置在羅東鎮靠近北成國中及國華國中,也臨近羅東運動公園及宜蘭第二文化中心
長者大多是泰雅族及阿美族,提供健康促進、延緩失能、懷舊、肌力提升、母語教學、手作等課程
也提供居家關懷訪視、電話慰問及長者共餐等服務。
屏東縣滿州鄉 | 分水嶺部落 | 八瑤部落 | 分水嶺社區發展協會
屏東縣滿州鄉 | 分水嶺部落 | 八瑤部落 | 分水嶺社區發展協會
2023-03-07 16:05:12
位於滿州鄉與牡丹鄉交界的分水嶺(八瑤),這處族語名稱為八瑤(pariur)的小聚落,目前長住人口僅二百餘人,是滿州鄉惟一的原住民部落
但因滿洲鄉並非原住民鄉鎮,因此長久以來,這裡的居民並未享有許多原住民鄉鎮應有的福利,居民久居弱勢,也漸漸習慣被邊緣化。
南投縣仁愛鄉 | 中正文化健康站 | 卡度部落 | 原住民布農族
南投縣仁愛鄉 | 中正文化健康站 | 卡度部落 | 原住民布農族
2023-03-03 16:41:30
卡度這兩個字在布農族語的意思是盒子、箱子、船,由於卡度部落地形走向,背向埔里,加上旁邊有座象頭山,有點像要出港的大船,所以取為卡度部落。
卡度部落比較大的特色是它時常被雲霧圍繞,清晨能看到充滿仙氣的雲海,所以又有個名字叫做雲的故鄉。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卡度部落(中正村),人口大約1100多人,是純樸的布農族原住民村莊,當地大多信奉基督教與天主教,布農族語言卡度(Qatu)據說是造船的地方。
濃厚的原民風情,表現在部落建築風格中,部落雖然以農業為主
但近年來,外地遊客漸漸慕名前來賞螢、品嚐有機蔬菜,體驗卡度部落的自然與熱情,尤其慶典期間更是熱鬧非凡。